最標準的四合院是北京四合院,一戶一宅,平面格局可大可小。房屋主人可以根據(jù)土地面積的大小、家中人數(shù)的多少來建造,小到可以只有一進,大可以到三進或四進,還可以建成兩個四合院寬的帶跨院的。
四合院小者,房間為13間;一院或二院者,房間為25間到40間。廂房的后墻為院墻,拐角處再砌磚墻。大四合院從外邊用墻包圍,墻壁高大,不開窗戶,以顯示其隱秘性。從制式上來說,許多王府和寺廟也是按照四合院的布局進行設(shè)計和建造的。
1.一進四合院

最小的四合院是一進院,進了街門直接就是院子,以中軸線貫穿,房屋都是單層,由倒座房、正房、廂房圍成院落,其中北房為正房,東西兩個方向的房屋為廂房,南房門向北開,故稱為“倒座房”。四合院中植花果樹木,以供觀賞。
2.二進四合院

二進四合院是在一進四合院的基礎(chǔ)上增加前院,布局就是在廂房南側(cè)加一堵隔墻,正中設(shè)置二門通行。這樣,宅門和倒座房就被隔開,成為宅院的外院空間。內(nèi)院空間有正房和東西廂房,起居主要是在內(nèi)院。
3.三進四合院

完整的四合院為三進院落,第一進院是二門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,第二進院是廂房、正房、游廊組成,正房和廂房旁還可加耳房,第三進院為正房后的后罩房,在正房東側(cè)耳房開一道門,連通第二和第三進院。
4.四進院及五進院
這樣的四合院組合方式較多,通常為“前堂后寢”式。第一進院與三進院相同,第二進院是對外使用的廳房和東西廂房,之后再設(shè)一道垂花門,在廳房和這道垂花門之間形成
第三進院,垂花門之后為正房和廂房所在的第四進院,是主院。如果后面還有后罩房,就構(gòu)成了第五進院。還有的在倒座房北側(cè)再建一排南房,而組成四進或五進院的。